close

  央廣網蘭州4月27日消息(記者湯一亮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晚高峰》報道,前一段時間的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和武漢水污染事件,讓我們又擔心起飲水安全問題。據統計,近年來國內平均每年會發生1700多起水污染事件。相信很多人要問了:誰來負責飲用水安全?監測機構又是如何把關的?記者採訪了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所長李復興。
  僅數個一線城市可監測全部106項水指標
  接通李復興所長的電話,電話那一頭老爺子聲如洪鐘,他說,他今年75歲了,身體健康,思維清晰、認知能力也很好,這都是喝水健康的原因。早前媒體報道的有一對北京夫婦20多年不喝自來水,說的就是他和他的夫人。李復興說,他們夫婦二人一直在做水質的研究,索性就拿沒用完的水來飲用、淘米和煮飯了。其實並不是北京的水不好,一線城市的水都經過了嚴格的監測:
  李復興:自來水廠按照國家的生活飲用水標準106項來測定,其中42項必須要測定。我們國家能做106項的只有幾個大城市,上海、廣州等一線城市能做到。70%-80%的城市做不到。
  如果只有幾個大城市能夠監測全部106項指標,那其餘的近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,能夠喝上放心水嗎?李復興是這樣說的:
  李復興: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42項,達標就安全。
  只要國家生活飲用水42項指標達標就安全。既然有106項標準,為什麼有的水廠只檢測這42項?李復興說,這是因為投入太大了:
  李復興:投入很大,檢測一個指標106項需要2、3萬塊錢。
  按最低2萬元來計算,106項全部檢測完是需要200多萬,對於一個小水廠來說,這是一筆不小的投入。那麼,水從水廠出來,又由誰來負責水質監測呢?
  李復興:水質監測是由衛計委來負責,疾控中心下麵有環境所,環境所下麵有個水環境研究室。
  其實,水質安全真的取決於很多方面,如果水出了問題,老百姓該去找誰?是去找水源地?還是水廠?還是檢測部門呢?這就關係到水生產流通過程得看問題到底出在哪一環節。首先是水源,水源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;而水源地的水進入自來水廠之後,即使不乾凈,經過自來水廠處理之後也會是乾凈、安全的;最後水要經過輸水管道、進入小區、由小區進入居民家裡。在這個過程當中,需要不同的部門進行監督、監測和負責。
  李復興:因為我們國家水的安全相關水質問題,好幾個部門管,容易扯皮。例如自來水源有地表水、有地下水,地表水水利部管,地下水是國土資源部管;水一進到自來水廠這個屬於建設部管;很大問題是自來水廠輸水管道沒人管;從社區到每個家庭,這一段又沒人管,是物業管。
  水專家呼籲制定《飲水安全法》
  水被分成了好多段,多頭管理。李復興說《環保法》出台之後解決了水源的問題,是誰的責任要依法追究,但是水進到水廠之後,《環保法》就管不了了,他建議應該制定《飲水安全法》,國外已經有這樣的立法了,這樣就能夠從水源頭到百姓家庭自來水龍頭流出來的自來水,整個過程,確實保障飲用水安全問題。
  看起來,雖然我們國家從2012年7月1日起,就實施了新版的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,但是相比起自來水新國標的這樣一個比較"豐滿的理想",水廠檢測設備水平、盈利能力、監管等等這樣的現實,還是顯得過於"骨感"了。  (原標題:專家曝水安全監管“空白區”:水廠輸水管道沒人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t77utucf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